去年全国出现11次大范围雾霾 集中在最后两个月

0

去年全国出现11次大范围雾霾 集中在最后两个月

2015年12月25日,央视大楼在雾霾中若隐若现。京华时报记者周民摄

京华时报讯(记者王硕)昨天上午,中国气象局发布《2015年中国气候公报》。据介绍,在去年全球遭遇史上第二强的厄尔尼诺事件的背景下,我国平均气温创下自1951年以来的最高值,较常年偏高0.95℃以上。此外,2015年我国遭遇了11次大范围雾霾过程,且集中在最后两个月。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表示,北京去年11月至12月,大气静稳天气比近10年同期偏多55%,导致重污染天气频发。

大气环境容量反映大气对污染物的通风扩散和降水清洗能力。据介绍,2015年冬半年(1月-3月,10月-12月),京津冀地区平均大气环境容量为26.9吨/天/平方公里,较常年(1981年-2010年)同期偏低21%,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低。其中,北京市11月-12月,大气环境容量低于14吨/天/平方公里的静稳天气日数较近10年同期偏多55%,致使重污染天气频发。

“但是,对大气环境来说,排放是主要因子,气象条件只是辅助。”巢清尘表示,近年来,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排放虽然已经受到很大的控制,但一些统计显示,总体排放在京津冀地区的污染过程中还是起了主要作用,另外加上厄尔尼诺等气候因素的影响,使得2015年京津冀地区冬季雾霾现象更为严重。

据统计,2015年,全国共出现了11次大范围、持续性的霾过程,主要集中出现在年底的最后两个月,特别是11月27日到12月1日这次过程,涉及华北、山东、河南,具有强度强、范围广、强浓雾与严重霾混合、能见度持续偏低、影响大等特点,是2015年最严重的一次雾霾天气过程。11月30日,北京、河北局部地区最高小时浓度超过900微克/立方米,北京琉璃河监测站高达976微克/立方米。

>>专家释疑

1京津冀排放量大是雾霾主因

京华时报:为什么京津冀大气环境容量好于珠三角,污染却反而更严重?

巢清尘(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大气环境容量指标,涵盖风、降水及通风量综合指数,这个大气环境容量没有考虑地形作用,因为地形作用是稳定作用,并不会随着时间有任何的改变。冬半年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容量高于珠三角,是因为京津冀地区地处纬度偏高,受到从北部来的冷空气的影响频繁,有利于大气中不良物质的清除,但珠三角冬季总体降水不是非常多,而且处在偏南地区,所以冷空气活动比京津冀地区少,风速也偏弱,所以气象基础条件京津冀地区实际上优于珠三角地区。

但是,对于大气环境来说,排放才是主要因素,气象条件只是辅助。近年来,大家不断在改善空气质量,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2015年排放虽然已经受到很大的控制,但统计显示,总体排放在京津冀地区还是起了主要作用,另外加上厄尔尼诺等气候因素影响,去年京津冀地区冬季雾霾现象更为严重。

2通风廊道驱霾尚需多方论证

京华时报:之前很多传言说内蒙古风力发电、甚至是防护林阻挡了风,导致北京风速降低,静稳天气增多,这种说法是否靠谱?还有专家提议要在北京开辟通风廊道,引风驱霾是否可行?

周兵(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在2015年以前都反复被提出来,媒体有许多专家的应答,实际上,京津冀地区风速的减小与内蒙古本地风能和植树造林没有必然的联系。

冷空气确实对雾霾的驱散效果非常显著,我们以前到了冬季对冷空气都是有点害怕,但是现在好像又期待着冷空气的到来,尤其猛烈一点的冷空气来清除霾等污染。

冷空气实际上主要还是由于大气环流南北的温度差异产生的一个梯度造成的风向变化。至于城市是否要设计通风道,设计通风道又带来什么效果,通风效率怎么样,我觉得还要多方论证。

***所有《泰国中华网》、《中华日报》新媒体原创稿件,需完整署名,否则追究到底。(联系转载,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号:thaizhongh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