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9日讯】 泰国年轻商人的苦恼。通过笔名为‘尖竹汶小伙’畅销书作家近日在脸书上发布的一篇文章,也许能让你以外国人的不同视角来重新认识泰国人,尤其是外国人眼中的泰国人,够勤奋和够努力吗?
泰国知名作家萨拉功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说了6个泰国人遭遇的尴尬故事。首先是一个泰国年轻的高管前往中国大连参加达沃斯夏季论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交流会,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导和投资者与泰国等东盟国家代表热情交流。
但遗憾的是最后主动留联系方式环节却唯独没有泰国,就好比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的女士都获得了在场的男士关注并加了朋友,而被拒绝加好友。
接着是一位金融界大佬告知,以往每年都会组织泰国上市公司到国外路演,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交流,但今年却一改往常,没有任何活动,甚至电话邀约都选择回避。
另一位金融业高管表示,在越南分行遇到的都是勤奋工作的越南人,即便是后疫取消居家办公要求会公司坐班也都没有人表达不满。越南人的专注和决心还体现在他们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每个骑摩托车上下班的员工都想着有朝一日也会开上车。
还有一位大型建材公司老板说,他之前有自己的胶合板工厂,但中国胶合板涌入后导致其不得不关闭工厂,起初以为是价格比不过,最后中国工厂来泰投资建厂后才发现效率太低才是根源。
类似的情况还体现在电动汽车组装行业,中国10个工人一个月组装完6辆车,但泰国50个工人才能装配好5辆,高度智能机械化提升了工作效率,使得中国人造车的速度极其惊人。
最后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就是,为何来泰留学的中国学生毕业了都想在泰国发展,因为泰国有很多中国企业投资建厂,需要有中泰文的人,关键的是中国就业压力大,泰国没有,还能获得不错的薪资,能比泰国人获得更多的升职空间。
而有泰国网友评论表示,大量的外国商品倾销到泰国,使得泰国本土商品没有竞争力。但反观我们自己,是不是还有很多有待提高的方面,比如,成本控制、工作效率,还有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