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2025年在泰企业仍需关注环保政策法规

0
47

【本报5月7日讯】 2025年环境保护仍将是全球重视的议题,并将影响泰国产业和企业。同时,泰国环保法规也将更加严格,旨在促使企业部门加快采取减少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行动。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的产业将直接受到影响。

国外政策法规:1.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EU CBAM)措施,每吨二氧化碳支付约80欧元(折合约2,800泰铢)的费用。2025年将是CBAM措施第一阶段(过渡阶段)的最后一年。自2026年起将开始收取CBAM证书费。

2. 全球合作: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将于2025年11月举行。大会将要求各国提交新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加大减少对气候影响的力度。泰国作为美国的主要贸易逆差来源国面临被美国加征进口关税,同时可能受到中国商品大量涌入的影响。

预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泰国出口产品将从中受益,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等。尽管这些泰国产品可能面临关税壁垒,但关税税率可能低于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或中国公司在泰国生产的产品。但对泰国钢铁、铝、水泥和塑料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的产业将受到直接影响。

而短期内泰国消费者将受益于中国扩大向美国以外市场出口,泰国出口商将受益于美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商品以替代中国商品,尤其是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发电设备等环保产品。

泰国的政策法规:《气候变化法草案》:国家气候变化政策委员会已批准该法律草案,下一步将提交给内阁会议批准,预期将于8月前提交国会审议,2026年内颁布实施并出台配套法规定,其核心内容包括:要求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实行强制性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包括碳税和温室气体排放权制度。

新版泰国电力发展规划(PDP),将清洁能源发电量的比例提高至51%(其中太阳能发电量占16%、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16%,进口国外水电发电量占15%)。新版电力发展规划将把碳中和目标和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作为2024-2037年间国家电力生产政策的决定因素。

其他环保法律,如《清洁空气法》、空气污染控制法律以及塑料废弃物控制和管理相关法律等,这些法律将更为严格地监督工厂和企业的运营,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仍需跟踪泰国将制定的其他政策和措施,以符合全球环保政策实施方向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