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泰国经济状况与97金融危机时大不相同

0
810

泰国中华日报05月24日报道   泰国相对稳固的银行金融系统也许能让冠状疫情重创下的经济略感欣慰。相比97金融危机时,泰国银行金融系统在坏账率、资本充足率、风险控制、流动性以及贷款组合多样性方面都表现的更加健康。

     回顾过去,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对泰国银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坏账率上升至总贷款的50%以上。银行不得不增资达数千亿泰铢,部分金融机构因此倒闭,有些则被合并, 有的需依靠外资维持财务状况。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虽然对泰国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业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与1997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也不会导致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重蹈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期的覆辙。为此,开泰研究中心列出主要对比数据,具体如下 :

      首先,与1997年金融风暴时期相比,目前的商业银行体系更为稳固。1997年,各种标准和制衡机制的监管和合规不如现在严格,存在产生高风险贷款的漏洞,导致1997年泰铢浮动后产生大量坏账,影响各方对金融体系的信心,进而演变成为金融危机。

目前,泰国商业银行系统已采用更为严格的巴塞尔协议III标准,风险管理有了很大改善,足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极度恶劣的风险。资本金稳定性方面也比1997年更高,2019年资本充足率为19.32%,而1997年时只有9.23%。

其次,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处在较高水平。与目前相比,1997年商业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高度紧张。1997年商业银行系统的贷存比(L/D ratio)超过110%,而2015-2019年为97.05%。

接着是商业银行的贷款组合更加多样化。1997年之后,商业银行将其信贷客户基础向中小企业客户和零售客户扩展,零售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从11.9%升至39.6%,实现了分散贷款组合风险和提高收益水平的目标,与侧重于企业客户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客户导致信贷风险高度集中的1997年危机时期有显著不同。

最后,目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NPL)低于1997年危机时的水平。1997年不良贷款率最高时达到52.0%,而当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3.14%。由此可见,当前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处在相当低的水平。此外,商业银行系统当前的坏账准备金水平也远高于1997年。

但有些指标可能不及97危机年。比如当前商业银行的收入和利润增长速度就低于1997年危机之前。尽管商业银行系统各方面的基础和实力都比以前更好,但收入增长低于1997年危机前的时期(1997年危机前5年的平均资产收益率(ROAA)为1.5%,2015-2019年平均资产收益率为1.19%)。

源于经济增长放缓导致连续多年贷款增长缓慢。同时,金融科技、电子商务、技术巨头和非银行业务等许多新竞争者的加入使竞争进一步加剧,以及响应在线渠道电子支付(E-Payment)和免费转账等官方政策,导致商业银行的各种手续费收入被限额、减少甚至禁止销售。

此次泰国经济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萎缩,商业银行除了无法将希望寄于主营业务的增长外,暂停偿债、债务重组等帮助企业客户和零售客户措施的影响也将逐渐显现,同时债务质量下降的可能性将影响不良贷款准备金,反过来又会影响经营业绩。预计商业银行总体经营业绩所受 的影响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显现。

尽管最终结果取决于泰国和全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不过一直以来泰国商业银行系统的资本金基础不断得到巩固,使得当前泰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达到1997年危机前的2倍。

与应对1997年金融风暴的措施相比较,当前泰国金融监管部门和政府以更快的速度实施金融救助措施,放宽部分监管标准,并密切跟踪和监督,深信肯定能够应对此次疫情影响。如果疫情恶化,相信官方和商业银行仍有足够多的资源推出其他各种应对措施。(开泰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