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4

泰国将锁定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

0

中资车企集结助力泰国加速转型 相信油车仍会存在但份额恐降至30%

【本报10月11日讯】 在油电混动汽车大佬看来,泰国依然是东南亚的底特律汽车城。尤其是在泰国4.0战略EV电动汽车促投政策的助力下,泰国更是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东南亚投资建厂的不二之选。目前至少有7家中资电动车品牌来泰造车。

在曼谷商报举办的2025年东盟经济展望研讨会上,来自油电混动等汽车行业的大佬纷纷就泰国作为东盟汽车研产销中心地位给予了积极肯定。虽然今明两年全球汽车市场面临销售下滑的问题,但各界一致认同东盟汽车消费市场未来可期。

泰国被公认为是东南亚的底特律汽车制造之城,在日系品牌汽车持续的投资下形成了完整的油车制造供应链产业,尤其是皮卡车出口,每年还能为泰国财政创造数千亿泰铢的外汇收入。

而随着全球EV电动汽车的兴起,泰国政府也制定了汽车产业油电换代转型的计划,并出台了多项促投优惠政策,恰逢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热潮,泰国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和配套产业链支持,使得中资新能源汽车纷纷涌入泰国投资建厂。

泰国电动汽车协会主席、上汽正大执行副总裁素洛表示,一年内就吸引到7家汽车品牌投资在泰国并不常见。这对于泰国汽车产业转型是个好兆头,帮助建立泰国EV汽车供应链外,还可以提升泰国EV汽车出口竞争力。

长安汽车泰国副总裁周兴表示,面对泰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激烈的价格竞争,公司将不会卷入其中,并专注提供优质的汽车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而泰国市场销售目标为2万辆。

广汽埃安泰国副总裁王浩勇表示,汽车行业正在向新能源过渡,泰国消费者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令人激动,但充电服务站等配套设施仍有待完善。而比亚迪Rever执行长威实认为,在政府30@30政策驱动下,电动汽车市场迎来高速增长,但未来油车仍会保留3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不是完全消失。

智库:2024年泰国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趋低增长

0

【本报10月10日讯】 2024年年初以来,泰国商业银行系统贷款相当疲软。尽管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今年剩余时间贷款总额仍有机会比上半年略有加快,不过预计2024年底贷款总额增长率为1.5%,低于先前预测的3.0%,且连续第三年低于名义GDP增长率。

2024年第二季度贷款总额同比缩减0.2%,为自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缩减。其中企业贷款和零售贷款分别同比缩减1.3% 和0.03%。第二季度贷款萎缩状况与经济放缓态势一致,源于国内外多重负面因素加上家庭债务高企影响新贷款支用。

此外,第二季度还存在债务人逐步还款的压力,尤其是政府和企业部门贷款,而零售贷款总体呈现放缓迹象,其中住房贷款同比增速放缓至0.8%,汽车租赁贷款同比缩减6.2%,信用卡贷款同比缩减2.4%,个人贷款同比增速放缓至4.4%。

开泰研究中心认为,尽管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今年剩余时间贷款总额仍有机会比上半年略有加快,不过预计2024年底贷款总额增长率为1.5%,低于先前预测的3.0%,且连续第三年低于名义GDP增长率。

此次2024年泰国商业银行系统贷款增长预测的下修主要源于约占贷款总额36.8%的零售贷款增长放缓。主要压力因素来自汽车贷款,新车购买需求下降幅度超过预期导致汽车租赁贷款将连续第二年缩减。此外,房屋贷款仍然疲软,特别是贷款额300-500万泰铢的客户群体,成为今年剩余时间零售贷款增长的另一压力因素。

企业贷款方面, 预期中小企业贷款将继续缩减,大型企业贷款将等待出口旺季以及政府刺激消费措施的正面效应支持总体经济活动的改善,并有助于减轻债务逐步偿还所带来的负面因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通过改革解决泰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以及企业部门和家庭的收入问题,否则贷款增速将难以恢复到高于名义GDP增速的水平。

1万铢无助9月消费者信心连降命运

0

【本报10月10日讯】 泰国消费者信心仍低迷不振。商大发布的9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下滑,仅录得55.3。除了连续7个月下滑外,还刷新了过去14个月以来新低。而导致消费者信心下滑的主因则是对泰国低迷的经济过于担心。

商大校长兼该校经济研究中心首席顾问塔纳瓦博士表示,洪灾加上国家经济增速不佳使得泰国消费者越来越担心国家经济的增长前景,虽然政府向低收入者和残疾人群体每人发放了10000铢用于振兴经济,但似乎没有对改善信心帮助太大。

而9月份消费者信心从上月的56.5下滑到55.3,除了显示为7个月连降外,更是刷新了14个月以来的纪录新低。其他与关键指标,比如,整体经济信心录得48.8,就业信心52.7,未来收入信心64.4。

随着清迈水灾灾情的缓解,清迈机场的航班数量和乘客人数也都出现了回弹的情况,其中乘客量激增了10%。但也有观察者建议政府拿出猛药来刺激国内游,帮助灾区尽快富产复工外,也提振公众的消费热情和对经济改善的信心。

奔探要求9000铢灾害补偿金本月底前发完

0

【本报10月10日讯】 奔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表示,将会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灾区救助金的及时发放工作,希望在10月31日前确保每户灾民能全额领到9000泰铢。

在内阁调整灾害补偿执行办法后,内阁第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奔探就对每户一次性补贴9000泰铢做出了明确指示,要求各有关部门协调,以最高效的速度完成相关救助金的发放工作。

他强调,希望所有受灾群众能在本月底前如数收到全部款项。据悉,全泰50多个遭遇严重水灾的地区多大30多万户家庭将有望领到政府提供的每户9000泰铢的一次性灾害补偿款。

另外,奔探还要求各有关部门做好防灾降险工作,比如,安排国防部负责河道的疏导工作,并修建梯级防洪堤坝;要求自然资源环境部在泥石流频发上游补种防护林带;要求交通部做好桥梁道路的安全维护;其他单位则加快灾后重建,帮助灾民恢复常态生活。

泰民航局准备颁布《可持续航空燃料法》

0

多企已布局SAF业务 新规将于2026年生效 如按1%执行机票价格恐涨500铢

【本报10月10日讯】 泰国民航局(CAAT )准备颁布新条例,要求所有从泰国起飞的航空公司必须使用1%的泰国内航油(SAF)。预计新规将于2026年开始生效,并逐年提高比例到3-5%左右。这也是落实《国家可持续航空燃料法案》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航空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2-2.5%,按照国际民航组织预测,到2050年总排放量将比目前高出2倍。因此各国都在积极推进可持续航空燃料法案,以符合国际能源署为全球能源部门制定的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目前已经宣布执行SAF措施的国家主要有,欧盟、美国、日本、印尼和印度等。其中欧盟要求从2025年开始所有从欧盟区起飞的航空公司必须使用3%的SAF燃油,随后会将使用比例增加到15%,并在2050年达到50%的目标比例。

邻国新加坡也启动了2026年离港航空公司使用1%可持续航空燃料的要求,预计到2030年该比例将会增加到3-5%。而泰国民航局也希望尽快制定行动计划,加速SAF措施的落地。比如,从2026年开始按照1%的要求执行,随后将SAF使用比例提高到3-5%左右。

而SAF的使用是减少航空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一步。这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关键因素之一。据悉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主要由植物油、废油和生物质废物等可持续原材料生产,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石油燃料少。泰国OR集团已经开始布局SAF业务。

曼谷航空燃料服务公司认为,这需要政府牵头推动,因为SAF业务需要整合多个部门,比如,交通、能源、还有环境资源部等。如不尽快推进泰国可能会需要从国外进口满足。

而曼谷航空公司方面表示,公司计划从2026年开始试行1%的SAF燃油规定,预计每月使用的SAF燃料会在1000万公升。由于SAF燃料比普通航油成本高了3倍,按比例核算机票后每张要高出500泰铢。

鉴于SAF燃料需求前景,泰国机场管理集团(AOT)已经开始与EA成立合资公司AEA进军可持续航空燃料业务。而AOT计划持股25%,总出资金额可能会在30亿铢,主要包括了生产、分销等环节。

而泰国能源政策管理委员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截止2024年10月6日,燃油基金账面缺口为968.18亿泰铢,其中LPG账户赤字474.40亿泰铢,油品类账户赤字则为493.78亿泰铢。

其中LPG控价措施将会持续到今年年底。而柴油每公升33铢则会在本月底后再商讨是否会继续补贴还是放宽价格浮动。

「泰中商务可持续协调和促进合作机制」九点共识

0

【本报10月10日讯】 泰中两国商会携手共建“泰中商务可持续协调和促进合作机制”。该合作机制得到了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支持,旨在加强中泰两国经贸合作,推动稳定与持续性发展,以应对全球经济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曼谷时间,2024年10月9日,泰国中华总商会、泰国商会(泰国贸易院)和泰国中国企业总会共同宣布成立“泰中商务可持续协调与促进合作机制”。泰国商会主席洪百川、泰国商业总会第一副主席陈培强、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泰国中国企业总商会理事会主席陈华等嘉宾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发表致辞。

洪百川表示,中国不仅是泰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还在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多领域也有深度广泛的交流。中国对泰投资在创造地方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更通过技术创新支持助力了泰国产业升级。

他认为,“泰中商务可持续协调与促进合作机制”将成为解决两国双边贸易障碍、制定新型贸易投资模式的有效研讨平台。

陈培强则表示,中泰贸易的紧密关系对两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相信9个行动计划将进一步巩固两国的经贸关系,尤其是减少法律条规的障碍,增强中泰两国民企经商信心,构建更可持续发展的商务关系。

林楚钦则指出,该机制的成立对迎接2025年中泰建交50周年具有特殊意义,有助于增强两国政府、企业和民众之间的互信了解。而陈华则表示,该合作机制是促进两国可持续经贸合作的重要一步,为中泰未来的合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泰中商务可持续协调与促进合作机制包括的9项行动计划:

  1. 1. 通过多种平台发布可靠的经贸信息,增进泰国社会对泰中关系的了解;
  2. 2. 定期组织两国代表会晤,促进沟通和业务交流;
  3. 3. 通过研讨会和公共慈善项目,促进泰中企业之间的会面和交流活动;
  4. 4. 通过培训和技术教育领域合作,加强两国的法律技能、文化和商业实践;
  5. 5. 举办物资对接活动和贸易展览,增加5G、电商、物流等各行业合作机会;
  6. 6. 推动电动汽车、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合作;
  7. 7. 提供商业咨询服务支持两国高效开展业务;
  8. 8. 加强媒体合作宣传泰中合作的成功成果;
  9. 9. 支持两国企业严格遵守国际法律法规;

宜家泰国降价促销收效显著 销售涨幅3.9%

0

【本报10月9日讯】 宜家降价促销措施收效显著。2024年宜家泰国销售额突破1百亿泰铢,涨幅3.9%位列东盟4国榜首。

泰国房地产低迷也给家具行业销售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宜家泰国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成功避免了销售下滑的问题。官方财报限制,2024年宜家泰国实现销售突破100亿泰铢,约合2.86亿欧元,涨幅3.9%。

该销售业绩表现甚至比宜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涨幅表现要高。目前宜家在泰国共有4间门店,新加坡有3间,马来西亚有4间,菲律宾有1间。其中销售额分别是新加坡91亿铢,涨幅0.6%;马来西亚110亿铢,萎缩4.2%;菲律宾52亿铢,萎缩2.0%。

超老龄化加剧泰国延迟退休提前到来

0

智库建议参考国外成功经验采用循序渐进方式推进 减轻财政负担迈向可持续性

【本报10月9日讯】 人口老龄化加剧将导致泰国财政状况面临失衡风险。开泰预计,老年人福利和生活补贴支出趋于增加,未来可能出现社会保障基金耗尽的风险,延迟退休已进入政府决策者的重要议程,以便企业部门和员工应做好准备,实施延迟退休必须循序渐进。

泰国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底泰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约1,300万,占总人口(约6,600万)的20%,泰国已全面进入老龄社会。预计到2029年年满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20%,这也宣布泰国正式进入超老龄社会。

人口老龄化加剧将导致泰国财政状况面临失衡风险。一方面税收收入因劳动人口减少而趋于下降,另一方面与老年人福利相关的财政支出,如退休金和医疗费则随老年人口增加而趋向上升。

开泰研究中心评估认为,老龄化对泰国财政状况的影响主要如下:1)老年人福利和生活补贴支出趋于增加。2024年政府为支付老年人生活补贴分配的预算约为930亿泰铢,比上一年的880亿泰铢增加6%。如按年龄段递进增加改为所有年龄段的老年人统一补贴1,000泰铢/月,预计到2029年泰国进入超老龄社会后,老年人生活补助预算支出可能高达每年1,600亿泰铢。

2)保健支出将逐年增加。(2014-202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从2014年的2,400亿泰铢增至2024年的3,500亿泰铢。其中大部分为国家健康保障基金(全民免费医疗)的支出,约为2,200亿泰铢,占健康福利支出的62%。

3)社会保障基金是总数约2,500万企业员工的主要福利,如果不调整相关条件,未来可能会出现社会保障基金耗尽的风险。养老金和保健支出大幅增加已反映在2014年至2023年社会保障基金总支出平均每年增长10%。

开泰认为,延迟退休年龄,鼓励老年人再就业,让老年人有机会继续创造收入势在必行。因为泰国退休年龄自1951年以来一直没有变化。而目前泰国人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8岁,但人均寿命却在不断增加。

另外,建议参考国外经验,例如,法国将在2032年把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2岁延迟至64岁;最近中国官方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

开泰研究中心认为,泰国实施延迟退休必须循序渐进,以便企业部门和员工应做好准备,同时应考虑其适当性和公平性。同时,政府应通过提供比现有税收减免更有吸引力激励性的优惠措施来鼓励企业雇用更多老年人,如为雇用老年工人的企业提供补贴。老年人再就业取决于每个老年员工的准备情况/意愿,以及支持各个年龄段的员工提高技能,以便退休后可继续在劳动力市场获得工作。

此外,政府应采取长期措施,以减轻财政负担,可持续地应对老龄化问题,如扩大经济自立的老年人数量,使其增速超过财政负担的增加,如鼓励养老储蓄和提高健康水平。鼓励养老储蓄,包括非正式劳工/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泰国约有2,100万非正式劳工/灵活就业人员,其中仅1,100万人参加社会保障的养老保险,另有300万人参加国家储蓄基金的养老储蓄,但仍有700万人面临退休后没有收入保障的风险。政府应采取更多积极措施鼓励民众进行养老储蓄。

例如内阁已批准2025年实施养老彩票措施,目标群体是15-60岁的非正式劳工/灵活就业人员。鼓励民众更加关注健康,以减少疾病。组织培训和与各个机构合作,提供预防保健、营养和生活方式方面的知识。此外,政府应确保人们获得充分和全面的医疗服务。如果人们有更好的健康状况,将有助于减轻政府负担或减少医疗费用。

BOI批准大陆轮胎130亿新扩建厂申请

0

【本报10月9日讯】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批准德国大陆轮胎制造商扩建工厂促投申请,总投资额超过130亿泰铢。预计新工厂建成后,每年子午线轮胎产能将达到780万条,新增就业岗位600个,以及每年1700吨左右的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需求量。

纳立秘书长透露,BOI董事会已经批准了来自全球第四大轮胎制造商德国的大陆轮胎提交的总投资额134.11亿泰铢的新扩建工厂的申请。据悉,新工厂位于罗勇府的WHA工业园。

按照规划,建成后的大陆泰国每年生产轮胎的数量将从480万条新增300万条,从而达到780万条,与此同时,雇佣工人数量也将从目前600人新增900人,使得总员工数达到1500人。

另外,泰国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本土原料采购量也将增加到每年1700吨。大陆集团在泰经营超过15年,并于5年前在泰国罗勇设立第一家轮胎制造工厂。

泰国目前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轮胎生产和出口基地,过去5年(2020年-2024年)BOI批准立项的轮胎生产项目就达41个,投资总额超过1120亿泰铢。比如,米其林(法国)、普利司通(日本)、固特异(美国)、康宁(德国)、住友橡胶(日本)、横滨轮胎(日本)、中泽橡胶(中国)、浦林成山轮胎(中国)、玲珑轮胎(中国)、世纪轮胎(中国)、明讯(台湾)等。

IEAT批准品通7期立项 料创造400亿经济产出

0

【本报10月9日讯】 泰国工业园区管理局(IEAT)批准品通工业区7期项目立项,助力EEC目标产业投资发展,在创造400亿经济产出同时新增10560个工作岗位。

IEAT局长素默表示,品通工业7期项目位于春武里的是拉差,总占地1059莱,主要满足汽车零部件、电子、物流和清洁行业等目标产业发展的需要。其中有22亿铢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投资。

按照该项目规划,将能创造规模超过400亿泰铢的经济产出,同时还能促进当地就业,预计新增就业岗位10560人。据悉,目前品通工业与IEAT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区共有6个,总投资面积8.6万莱。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