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4日讯】 2023年第一季度泰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势头因受到政府和私营部门陆续偿还贷款而承压,并呈现增速放缓的情况。这与泰交所上市公司纷纷通过发债融资来应对政策利率上调带来的还贷负担。开泰研究中心估计Q1贷款总额同比增速放缓至2%左右。
鉴于偿还贷款的压力和去年同期的高基数,2023年第一季度泰国商业银行系统(包括17家泰国注册商业银行和11家外国商业银行分行)的贷款总额同比增长率估计从2022年第四季度的2.7%放缓至1.9-2.3%(中间值为2.0%)。随着退出金融机构援助措施的债务人陆续恢复偿还债务,加之债券市场所展现出的异常活跃性,上市公司通过发债筹资来支付不断上涨的商银贷款。
预计今年首季度净利差(NIM)有望从前一个季度的3.03%扩大到3.05至3.17%的区间。存款方面,大部分商银仅上调了3个月或以上的定期存款和特别存款的利率,而占73%的往来存款和储蓄存款利率并未改变。预计Q2的NIM有望扩大到3.2%以上。
但对于泰国商银来说,在看到主营业务营收持续好转的同时,还需要警惕信贷质量下降的问题。利率上升阶段零售和小企业债务人可能面临还贷压力。尽管国家整体经济较疫情期间有明显改善,但债务人尚未恢复到正常的收支平衡阶段。并建议通过债务重组来解决长期信贷质量恶化的问题。
鉴于今年首季银行系统不良贷款比重稳定在2.7-2.75%水平,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2.73%,预计2023年首季的商银准备金拨备率会在1.17-1.25%之间,低于上季度的1.46%。但面对商银利息收入、手续费和服务费主营收入逐步好转,但经济复苏进程因多种风险因素而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金融机构仍需计提充足的准备金,并做好做好准备以适应未来手续费和服务费收入增长受限趋势。
虽然泰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陆续出现复苏迹象,商业银行仍必须密切关注信贷质量下降问题,因为利率逐步上调可能会增加债务人尤其是零售(个人)和小企业债务人以及刚从金融机构援助措施退出的债务人群体的还贷压力。
开泰研究中心认为,尽管泰国经济活动开始逐渐复苏,但仍处于复苏初期且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债务人的收入水平和来源是导致上述债务人群体承受资金成本负担增加压力的能力有限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金融机构必须密切跟踪债务人状况,同时监测贷款组合中信贷质量下滑的风险,此外还需加快通过债务重组来解决长期信贷质量问题,以及剥离不良贷款以维持不良贷款整体水平。
开泰研究中心估计,2023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可稳定在2.70%-2.75%的水平,略低于2022年第四季度的2.73%,使准备金拨备水平即信贷成本比率比2022年底有所回落但幅度不大。2022年第四季度部分商业银行为应对经济不确定性而将准备金拨备率调到1.46%后,估计2023年第一季度将小幅下调至1.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