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29日讯】 泰发改委警告,‘先买后付(BNPL)’可能成为泰Z世代过早掉入债务泥潭的助推器,并呼吁有关部门加强风险监管,提高消费者财务纪律。数据显示,2022年泰国该行业的总估值在600亿铢左右。
随着数字支付的普及和购物平台化,使得掌握大数据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也积极针对没有信用卡的泰国年轻消费群体推出了分期付款服务,让月入低于1.5万铢的年轻消费群体能容易就买到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按照目前的趋势看,预计2023年内泰国BNPL市场规模将增超到600亿铢。由于泰国家庭负债已占到GDP的90.6%,总金额超过16万亿铢。但不管怎样,先买后付虽好可以很可能成为年轻一代新的财务风险。
从社会和商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调研报告,在15-55岁的受访者过大23.1%表示曾使用过BNPL,其中大部分还是Y时代的。他们主要使用平台进行消费,令人担心的是他们中三分之一收入低于1.5万铢。还在过去6个月期间,还并没有拖欠记录。
对此,泰发改委希望监管部门能强化BNPL服务提供商的监管,否认泰国很快会陷入国外发达国家的老路,陷入债务恶性循环,以至于拖累尚未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经济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