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今年将有七家中资新能车宣布泰国量产

0
156

泰国中小零配件制造商抱怨未获得EV投资利好 观察者建议专注5领域电车汽配投资

【本报1月10日讯】 预计2024年在泰投资建厂的7家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将陆续开启本土量产。尽管初期几万辆的产能对燃油汽车占主导的汽车消费市场造成重大影响,但已经有泰国本土制造商抱怨,并敦促政府出台扶持措施,建立公平竞争环境。

随着在泰投资的7家中国新能源汽车逐季开启量产计划后,也让他们本土汽车零配件制造商感到不满。甚至认为政府只顾出台丰厚的招商引资政策,却忽略了对本土相关制造业的升级,以至于他们并没有像预想中的那般,在新能源汽车投资热中获得足够多的订单。

在全泰600多家汽车零配件制造商中真正能从中国新能车商获得订单的可能只有头部的5家大型企业。而处在产业链下端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几乎得不到任何红利。如果不出意外,按照各大新能车投资进度,预计2024年内将会有7家会推出泰国整装的车型。

比如,2024年1季度泰国版的长城欧拉好猫、哪吒V-II、五菱AIR、Volt还有名爵MG4就有望量产;接着第二季度就会有比亚迪海豚。随后广汽埃安和长安也有望在今年底前推出泰国工厂组装的EV车型。但7家车商合计总产量大致在5万辆左右,不会给整个燃油汽车市场带来重大影响,但一定会冲击某些价格的车型。

而这7家中国新能车总投资额大约在700亿铢左右。其中长城200亿铢,年生产10万辆;名爵100亿铢,年生产10万辆;哪吒35亿铢,年生产2万辆;比亚迪200亿铢,年生产15万辆;广汽60亿铢,年生产2万辆;长安88亿铢,年生产10万辆。五菱2亿铢,年生产6000辆。

与中国配套的零配件商相比,泰国制造商无论是在成本、技术还是税收方面都处于劣势。但也有观察者建议将重点放在5大关键零配件生产方面以配合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带来的需求。比如电机、牵引电机、DC/AC转换器、电池管理系统(BMS)、驱动控制系统(DCU)

然而泰国促投委员会(BOI)则仍沉浸在招商引资带来的喜悦中,目前BEV投资共有17家,总投资额395.79亿铢。电动汽车零配件制造批准39个促投申请,总投资额160.55亿铢。另外还有12个充电服务站促投申请,总投额额51.06亿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