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泰国企业需要知道的新《气候变化法》

0
3

【本报7月23日讯】 在新《气候变化法》颁布实施的加持下,预计到2065年泰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将在目前的基础上激增3倍。虽然这有利于减少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但也将会给私营部门加速转型提出挑战。泰国14个温室气体排放量高、生产总值合计为6.5万亿泰铢、占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的行业,将面临碳足迹评估、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和碳税制度带来的成本上升。

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成为企业运营的新标准。经营商应定期测量碳足迹、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并转向投资于可再生能源,以保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气候变化与环境厅(DCCE)已于2024年2月14日至3月27日就《气候变化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近期提交内阁审议。开泰研究中心分析认为,该法律草案如果获得通过并颁布实施将有利于泰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面对新的经营方面的挑战,泰国私营部门需要对《气候变化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尽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首先是编制强制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Greenhouse Gas Accounting),评估企业碳足迹费用3万铢起,每年2次,如产品复杂费用和时间也会相应增加。

预计发电、建筑、交通运输、煤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非金属制品、化学品、金属制品、燃料生产、电子产品、使用氟氯烃替代臭氧消耗物质类行业、电气设备制造、纸品和纸浆、食品和饮料、农业和畜牧业等14大行业将有被强制执行的风险。

其次新设立的气候变化基金,将支持包括政府和私营部门在内的各个领域和所有行业的温室气体减排行动,目标是到204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到68%,2050年提高到74%。

最后是建立碳定价机制,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和碳税。而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或碳税措施产生的费用应该能在另一项措施中抵扣,避免重复交税。

受该法律草案实施影响的行业的生产总值合计将达6.5万亿泰铢,占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其中第一阶段交通运输、公共事业、金属和非金属等行业率先实施,约占GDP的10%;第二阶段石油产品、橡胶和塑料、石油钻探、化学品、煤矿开采、纸品和纸浆等行业,约占GDP的10%;第三阶段农业和畜业、食品和饮料、计算机、电子产品和电气设备等行业,约占GDP的17%。

虽然《气候变化法》的立法过程还需要1-2年时间,但企业应该加快采取行动。首先应开始进行机构和产品的碳排放测量,这需要时间来收集数据。企业可将这些数据用于企业报告或产品标签,以塑造重视环境保护的企业形象。并推动泰国经济走向作为未来重要趋势的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