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5日讯】 2023年5月14日泰国进行了国会下议院大选投票。虽然非正式选举结果显示为泰和远进两大原反对党阵营合计获得下议院超半数的席位,但由于总理需获得上下两院超半数票数支持使得新政府的组阁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开泰认为,对于新执政联盟内阁政府来说,将面临短中长期重大经济挑战。

首先是经济刺激措施。虽然短期内有助于提高GDP涨幅,但同时会回给政府未来财政造成额外的负担。无论是扶弱援助措施,还是提高日薪和降低能源价格都需要动用巨额的政府财政预算。虽然组阁联盟政党认为刺激经济能带来税收增加,但这仍有待观察。而赤字增加也仅仅只是多少的问题。
其次是央行政策利率上行周期给政府融资成本带来的额外负担。预计泰国央行年内至少会推动加息到2.0%,而政府扩大举债无疑会给金融体系流动性造成吃紧。这将考验新政府平衡民间融资成本的能力。
接着是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所引发的全球制造业产业链转移后的两极化现象,如果这种转移扩大到其他行业,势必会给泰国出口造成影响,而新政府必须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加大投资对接并寻找新出口市场。
还有就是泰国人口老年化的结构问题。老龄化在关系到劳动力供应、技能提升和劳务进口市场外,还影响到家庭增收节支的应对能力。对此新政府除了需要鼓励家庭积极储蓄外,还加强政府和民间机构的合作来应对老龄化问题。
最后贸易伙伴的环境相关政策和措施正在成为新的非关税壁垒。例如,欧盟(EU)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 要求特定行业的出口商自2023年10月起报告出进口商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将从2026年起开始征收碳排放费。新政府需要提高受影响产业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对此的认识。
开泰研究中心认为,新政府需从多个角度了解和审视这些挑战,制定能够可持续解决问题的一揽子政策,确保泰国经济的全面复苏和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