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官方回应小学开中医课:为辅修课程 不设考核

0

浙江小学开中医课官方称辅修不考核

五年级上下学期开设相关课程,老师担心内容枯燥不易引起学生兴趣,专家:首先面临师资问题

新京报讯 (记者沙璐 曾金秋)近日,浙江省“五年级小学生开中医课”一事引发热议。浙江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教材编写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主要由中医药管理局牵头。面对中医晦涩难懂的质疑,该工作人员称,课程为辅修,课程也不会进行考试或考核。相关内容的审核不存在不恰当内容。

36课时基本每周一课

4月8日,在“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暨《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首发仪式”上,浙江省发布了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这意味着浙江是全国第一个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区、市)。不久之后,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的《浙江省2017学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显示,中医药与健康这门课被纳入省级通用的地方课程教材,在小学5年级上、下学期使用,属于小学生基础教育拓展性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记者注意到,课本包括《药补不如食补》、《饮食有节》等内容,在《药补不如食补》中,文中称“食物不仅能提供营养,还能疗疾祛病”,并介绍了《孙思邈善用食物治病》的故事。浙江省《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师资培训班也在杭州市举行,旨在提高任课老师正确理解、把握课程教材的能力。教材共刊印70万册。教材分上、下两册,共36课时,基本每周一课,内容涉及中医基础、保健、运动,饮食、情绪、针灸和推拿的特色疗法等。

反应褒贬不一

嘉兴一位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女儿夏天喜欢一天到晚呆在空调房里,不喜欢出汗,希望通过学习可以改变之前的一些观念。

一位温州某小学科学老师表示:“开设中医课程想法很好,但是感觉比较难实施,各方面条件还不够成熟。”他表示,如果让科学老师教授中医课,很多人都没有中医基础,很难胜任这项工作,而且有些学校师资比较紧张;另外,教材的内容也较为枯燥,不太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据报道,温州市区一些学校已经在物色老师、准备课程,中医药与健康课程很快会出现在课堂上。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表示,,他曾向省教育厅申请开课,并向财政厅申请经费,上述部门都给予了理解支持。同时,他也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商量教材编写事宜,聘请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担任名誉主编,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担任主编。

 ■ 链接

  多地推中医药进校园

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知识,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

2015年10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意见》中提到,教育部门将相关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

记者注意到,除了浙江,很多省份也在推进相关工作,2016年11月,《河北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提出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

北京2012年全面启动“中医文化进校园”工作。2012年下学期北京市统一的中医校本课程(小学版)正式启用。不过中医进课堂只作为中医知识推广,非硬性规定的课程,不会进入中小学课表,也不安排考试。今年2月,媒体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举行的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年会上获悉,北京市有近9万中小学生选修中医药文化课。

对于中医进校园,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郅庭瑾认为,小学生即使到了五年级,但其认知和理解能力还不够高,中医是以医古文的阅读和理解为基础的,至少需要初中以后再接触相关知识,目前小学生还不太具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小学中医课程可以作为选学课程,但没有必要所有学生都上。目前国家规定义务教育课程最多占学校课程的60%,实际情况远远达不到,因此除了中医还可以开设其他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他表示,如果大范围学习中医,首先面临的就是师资问题,不是所有中医都适合做教师,很多老师的专业也不适合教授中医。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旭东表示除了中医,很多人也建议京剧、足球等进小学,现在小学生负担比较重,因此并不建议专门为中医设置一门课程,可以在生活常识、相关课本中融入中医方面知识,让孩子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就可以。

来源:新京报

 

***所有《泰国中华网》、《中华日报》新媒体原创稿件,需完整署名,否则追究到底。(联系转载,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号:thaizhongh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