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探路“规划乱象”解决之道 “多规合一”改变政绩观

0

中新社海口1月16日电 题:海南探路“规划乱象”解决之道 “多规合一”改变政绩观

中新社记者 王子谦

几年前,海口逾万亩的潭丰洋湿地在利用时两部门“打了架”:国土局要平整土地做基本农田整治;林业局认为湿地资源丰富,应保护自然水系。

同一块地用处不同源于规划乱象,过去中国一些地方规划各自为政、朝令夕改,被戏称“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规划难题成为地方治理的弊病之一。

海南首先试点“多规合一”改革

2015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同意海南省成为中国首个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的省份,要求海南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政策、生态和区位优势,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省级层面“多规合一”,全面梳理并统筹解决各种规划之间的矛盾,实现全省建设发展一张蓝图。

此前,各种规划交叉、冲突是海南省地方规划的突出问题。海南省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刘钊军说,“实施‘多规合一’就是要破解各部门规划之间的冲突、打架问题,在全局高度进行统筹和平衡。”

海南目前已完成《海南省总体规划》及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城镇体系、土地利用、林地保护利用、海洋功能区6个专篇,建设全省统一的空间信息管理平台,成立全国首家省级规划委员会,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区专项督察。

据海南省交通厅综合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道路规划要向环保、国土、林业等多个部门对接,接入“多规合一”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道路规划信息系统后,改变反复选址、反复认证的工作模式,缩短了工作周期,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缩短审批时间严守生态红线

海南把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作为“多规合一”改革的核心问题推进,倒逼政府转变职能。“以前是企业求着政府办,现在是政府推着企业走。”落户在海口国家高新区的林安智慧物流商城总经理云天龙说,极简审批允许很多开工条件后置,不仅给企业节省资金投入及时间成本,还有利于更早抢占市场。

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审批局局长杨义兵说,该局由注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审批事项由29项精简到2项,审批时限由152个工作日缩短至26个工作日,审批时间缩短80%以上。

作为“多规合一”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海南北部的海口、澄迈、文昌三地将率先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互联互通及区域内各项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琼北综合经济圈。

基于此,海口叫停了2013年启动的潭丰洋土地整治项目,用地划进生态红线保护范围筹建省级湿地公园,解决了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矛盾。

打破行政壁垒改变政绩观

“‘多规合一’不仅是表面上的规划整合,其深远作用正在显现。”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夏锋说,海南“多规合一”改革引领全国改革,对打破地区间行政壁垒,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实践;对提高行政效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行政体制改革进行探索;对于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推动作用。

“多规合一”也在改变海南的政绩观。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说,各级干部不能追求一时增长、局部利益,而要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在海南省发展“一盘棋”里有取有舍、有失有得。“把优良的环境资源保护好,就是政绩;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注关心的事情,也是政绩。”

***所有《泰国中华网》、《中华日报》新媒体原创稿件,需完整署名,否则追究到底。(联系转载,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号:thaizhongh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