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从疫情危机中学到了什么

0

泰国中华日报05月06日报道   泰国应从2019冠状病毒疫情全球大流行中学习应对未来可能发生大规模公共卫生危机的方法。而政府在吸引国外中高端医疗器械企业更多投资的同时,也必须扶持一批本土企业同步发展。

     在疫情爆发后泰国国内出现的医疗物资紧缺问题凸显了泰国在应对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上存在的准备不足。比如口罩价格飞涨,医用口罩从普通的商品瞬间变成“奢侈品”,价格从2泰铢无人问津,到几十泰铢都一罩难求。

      从泰国口罩紧缺事件不难看出,决策者对国内口罩供需调度完全处于失控状态。即便是动用了出口禁令等行政命令以及价格管控的措施仍无法阻止口罩价格疯涨以及一罩难求的局面。甚至在向公众分发把政府保价口罩时的渠道选择上决策者的决定也令公众感到费解和失望。有国家邮政配送不用,却选择和私营企业合作走便利店渠道。

     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泰国在个人防护设备和医疗用品方面仍存在巨大空缺。如果能够得到政府扶持那泰国仍有一批极具生产达到世界标准的潜力企业。

     因此,政府应加大促进对泰国本土企业扶持和投资力度,以鼓励他们生产更多的测试剂和诊断试剂盒等医疗器械。因为测 试剂和诊断试剂盒是有助于阻断疫情扩散的最重要的医疗物资。

     泰国企业不存在生产技术方面的阻力。促进对高科技医疗器械类泰国公司的投资,不仅是泰国政府应做的事情,而在紧急情况下扩大高科技医疗器械储备工作也应同步进行。现在已到泰国政府应为长期确保国家健康安全而补贴医疗器械行业投资的时候了。

     至于疫情是否会影响泰国在医疗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的进程。开泰研究中心认为,情况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在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那些已在泰国投资医疗器械的医疗消耗品类和医疗器械电子元器件类外资公司将其生产基地迁出泰国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一方面是因为泰国的外资公司大部分都不是医用口罩类个人防护设备 (PPE)制造商,而且生产医疗器械电子元器件的外资公司也同时生产汽车用电子元器件,后者生产占比还高于医疗器械电子元器件,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对外商投资的影响有限。

     不过,从政府希望推动对高科技医疗器械行业投资的角度来看,泰国可能失去获得此类医疗器械生产新投资的机会。同时泰国从医疗器械供应链移出中国受益的可能性也不大。

     比如在泰国生产医疗器械电子元器件的美国公司未来可能把部分产能转移到在墨西哥等地区,但不至于将生产基地完全迁出泰国。因为此类外资公司大部分产能供应泰国汽车产业,只有20-30%的产品用于医疗器械。

     数据显示 ,获得投资促进委员会(BOI)优惠权益的医疗器械行业外资公司的67%生产医疗消耗品,主要生产静脉导管、注射器等其他医疗用品,而不是个人防护设备(PPE);

     此外,在泰国生产个人防护设备(PPE)的外资公司大多生产手术用手套,该产品目前不存在短缺问题。泰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乳胶出口国具有成本优势,而乳胶是生产手术用手套的主要原料,因此生产医疗消耗品的外资公司将其投资基地迁出泰国的可能性很小。

     尽管生产医疗器械电子元器件的外资公司仅占医疗器械行业获得投资促进委员会优惠权益的所有外资公司的22%,但属于泰国政府重点促进的行业 ,旨在建立供应链以支持泰国政府希望未来出现的对高科技医疗器械公司的投资。

***所有《泰国中华网》、《中华日报》新媒体原创稿件,需完整署名,否则追究到底。(联系转载,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号:thaizhongh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