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塔普行长从3方面阐述GDP导航局限性 建议采用地方经济增长新指标驱动

【本报9月16日讯】 过去10年国民经济的增长并没有让泰国家庭变得更幸福,特别是财务健康方面变得越来越糟糕。泰国央行行长赛特普认为,只有改变现状,帮助中小企业崛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难题,进而让泰国经济步入更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塞塔普行长从三方面就泰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导致发展滞后作出阐述,首先是提阿果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涨幅在过去10年中虽然保持者增长的势头,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泰国家庭的收入和财务状况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反倒是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后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并变得越来越糟糕。

换句话说,国民经济的增长并没有让家庭变得更加富裕。尤其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幅仅仅只有屈指可数的0.22%涨幅。对此,行长认为,执政政府必须激活中小企业并发掘民营经济的潜力,才能帮助泰国家庭建立更健康可靠的收支平衡。

其次是泰国经济增长红利过度集中在少数的大型商业集团。比如,全国仅占5%的大型集团企业却掌握了80-90%的收入,而这种倾斜的趋势在过去这几年里还呈现上升的势头。反观小微企业或是初创公司因为各种原因经营不超过5年就关闭的数量呈现飙升态势。因此,政府决策者需要重新考虑收入的再分配问题,让数百万小微企业也能分享到国家经济增长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最后就是泰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光环已今非昔比。与越南和印尼源源不断的有巨额FDI资金投入不同,如今的泰国外资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局限,邀约投资也变得更加艰难。除了泰国具有历史根基底蕴的产业外,其他像科技、初创和新兴产业则更倾向于投向新加坡、马来、越南、印尼甚至菲律宾等邻国。

在塞塔普行长看好,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很好的指导泰国经济更快的成长,换句话说就是围绕GDP指标的旧模式已经不适应泰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议转向以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

泰国盘谷银行执行副总裁谷赛则指出,泰国贫困家庭基数其实很大,这种潜在的问题将会在政府退出财政补贴后被放大。泰国家庭幸福指数并没不像官方数字般令人安心。

尤其是对完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泰国来说,只有加快解决金融体系外债,建立更强大的社区经济发展,利用电商平台帮助地方特色商品推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振兴地方经济帮助家庭提高收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泰国经济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地方经济的生命力。

声明!所有《泰国中华网》、《中华日报》新媒体原创稿件,需完整署名,否则追究到底。(联系转载,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号:thaizhongh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