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希拉里眉来眼去的,可不止谷歌这一家

0

  近日,谷歌被曝出利用搜索引擎联想词功能自动屏蔽希拉里负面新闻。消息一出,旋即引发热议,有网友不禁感叹,简直是《纸牌屋》翻版。

  不过,有国内自媒体人撰文质疑,称根据谷歌相关政策,尽量不在搜索全名后联想负面词汇,以免该功能被操纵用来攻击他人名誉;且该政策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当然包括希拉里的对手特朗普。谷歌呢,自然是否认这项指控,给出的理由也同国内这位自媒体人如出一辙。

  就在此际,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一席话又把剧情搅得云波诡谲。

  美国大选出新番

  身在英国的阿桑奇日前通过视讯参与了在俄罗斯举行的媒体论坛。据英国国际商业时报消息,期间,阿桑奇披露,谷歌正与希拉里竞选团队紧密合作,试图助其入主白宫。鉴于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目前正牵头五角大楼一项目,阿桑奇表示,无论是私人关系,还是商业联系,谷歌与华盛顿权力集团都交织在一起。

  “美国企业和国家越来越融合为一体了,美国国家安全局近八成预算支出已然流向私人领域……政府和公司间的关系愈发平顺,”阿桑奇这么说,意在暗示美国政府和私人科技巨头谷歌存在利益交换。此外,阿桑奇还透露,未来计划公布新一批希拉里担任美国国务卿时期收发的电子邮件。

  截至目前,谁都没能拿出过硬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孰真孰假一时难以辨认。不过,候选人与媒体关系这个话题又以番外剧的形式浮现在选民面前。当然,主流大媒体是不屑于转播这类剧集的。

  自从特朗普全身心投入选战以来,美国主流媒体围攻他的盛况俨然成了希拉里的“神助攻”。索性,特朗普又搬出了共和党的老戏码——指责媒体偏袒民主党:集会现场谴责媒体不公不义,保安与记者发生肢体冲突。如此大阵仗的遮掩下,希拉里似乎竟成了备受媒体呵护的“香饽饽”。其实,不是希拉里有如白莲一朵,而是特朗普风头太劲,惹得媒体无暇多顾罢了。

跟希拉里眉来眼去的,可不止谷歌这一家

  事实上,希拉里与媒体打交道绝对堪称“老司机”级别,但美国媒体却存在这样一种声音,即希拉里与媒体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是针尖对麦芒。甚至有媒体评论称,希拉里若选择不参与2016年大选,最大的因素或许就是媒体。希拉里自己也如特朗普一般,抨击媒体多具倾向性,不再尊重事实。也难怪希拉里的支持者一直抱怨,主流媒体对她的报道不够公允、有失偏颇。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何尝又不是一出“苦肉计”呢?以无辜受害者的形象博取选民的同情票。

  邮件里公开敲诈

  当然,希拉里一定会希望传播开来的报道符合她的心意,因此就需要动点“小心思”不可,不然怎么与美式民主成“标配”呢?

  今年2月,美国新闻博客网站Gawker拿到的一手材料,足以管窥希拉里竞选团队是如何操控媒体记者的。故事的主角是时任美国《大西洋月刊》政治版编辑的马克·埃姆宾德(Marc Ambinder)与希拉里的强势发言人兼顾问菲利普·莱茵斯(Philippe Reines)。故事的时间要回到2009年7月15日的早上。

  埃姆宾德向莱茵斯发送了一封空邮件,只在主题一栏写着:你有HRC(即希拉里全名,Hillary Rodham Clinton——观察者网注)的演讲稿吗?这里的讲稿指的是希拉里当天晚些时候要在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发表的演讲。第一封邮件发出3分钟后,莱茵斯只回复了四个字:两个条件。埃姆宾德痛快地答应了这个要求后,莱茵斯为他列出了条件清单。

  事实上,莱茵斯给埃姆宾德开出了3个要求。第一,埃姆宾德必须在报道中以“强有力(muscular)”来形容这次演讲。第二,莱茵斯提醒埃姆宾德注意,依据座次安排,霍尔布鲁克、米歇尔以及罗斯3位使节坐在希拉里前排;因此,莱茵斯要求埃姆宾德想办法在报道中表达出“这样的座次安排传达了某种信号”的意思。第三,埃姆宾德不得对外界声称自己被敲诈了。

  很快,埃姆宾德表达了认可。当然,埃姆宾德也说到做到。当天,埃姆宾德刊发在《大西洋月刊》题为《希拉里“巧实力”喜获突破》的文章开篇,便严格遵循了莱茵斯的授意:

当提到总统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时,还是先想想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吧!这是今日希拉里在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强有力演讲背后的深意。现场座位安排也暗暗契合了这层意思。坐在希拉里前面第一排,层级低于希拉里的3位,分别是使节理查德·霍尔布鲁克(Richard Holbrooke)、乔治·米歇尔(George Mitchell)和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主管丹尼斯·罗斯(Dennis Ross)。这3人将是未来相互竞争的权力中心。

跟希拉里眉来眼去的,可不止谷歌这一家

曝光邮件与《大西洋月刊》报道对比图

  当Gawker拿此事询问埃姆宾德时,他表示,邮件没能展示他与莱茵斯交流的全貌,而且还强调,这并非他一贯的报道风格。《大西洋月刊》的发言人也否认了编辑部存在类似做法。莱茵斯则对上述“交易”不予回应。

  白纸黑字的信件真是一个好东西,无论涉事双方如何耍嘴皮子抵赖,都难以消除给公众造成的极差观感。

  今年2月底,美国国务院公布了一批希拉里任职国务卿时期的邮件往来。其中一封邮件显示,希拉里助手向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栏目灌输意志。

  时任公共事务助理国务卿的菲利普·克劳利(Philip Crowley)在发送给希拉里的邮件中写道:亲爱的国务卿,一个最新消息。我刚刚从“60分钟”栏目组获悉,周日晚上他们要直播采访朱利安·阿桑奇,而且他是当晚唯一嘉宾。我们已经跟几位外围专家和前外交官协调好了,跟他们也做个采访来“平衡”一下周日那一期。“60分钟”向我保证,采访过程中,他们会向阿桑奇提出我们已经关照过的问题。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应对阿桑奇在节目中发表的言论。

跟希拉里眉来眼去的,可不止谷歌这一家

曝光邮件内容

  新招层出不穷

  你没看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为希拉里马首是瞻。除了信件中明目张胆的“勒索”,希拉里竞选团队还想出了“移花接木”这一招。

  美国民众打开电视以期掌握最新大选动态时,一定会听到不少被冠以“前竞选战略分析师”、“政治捐助人”等称号的专家,对时下选举侃侃而谈。很多情况下,虽然节目主持人在介绍这些所谓专家时,往往美化其在政治光谱上属中立角色,然而,事实上,他们大多数与自己口口声声褒扬的候选人存在经济上的联系。

  许多在电视上频频亮相、推销希拉里的面孔,实则受雇于希拉里竞选阵营或者旗下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据美国Intercept网站披露,常常以前奥巴马竞选活动人身份出场的斯蒂芬妮·卡特(Stephanie Cutter)就是这一类人物。公众所不知的是,斯蒂芬妮与他人合办的咨询公司——精准战略(Precision Strategies)为希拉里竞选阵营提供数码咨询服务。自去年6月以来,该公司从希拉里竞选团队那里收到至少12万美元的报酬。

  “我认为希拉里·克林顿所做的一切都没问题。她的整个竞选活动进行得有条不紊。辩论中,她发挥出色。而且,她还能筹到钱。此外,她四处巡回演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卡特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与媒体面对面”栏目中如此表述。她在节目中的头衔是“奥巴马总统2012年竞选副经理”,而她名下公司与希拉里团队的关系却没有被提及。

跟希拉里眉来眼去的,可不止谷歌这一家

斯蒂芬妮·卡特

  去年11月,卡特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栏目“本周”讨论民主党初选时,她又变成了“希拉里的支持者”,而作为希拉里竞选活动咨询人的身份则隐而不报。当卡特现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时,她又顶着民主党战略分析师的帽子,而她的咨询公司始终无法见光。对于为何会出现上述情形,精准战略公司选择保持沉默。

  光在传统媒体谋局布阵还远远不够,希拉里竞选团队还把一双看不见的手伸向了新媒体。美式民主自我吹嘘的一点即是所谓全民参与。事实上,美国压根不是全民直接投票选出总统,而且开票结果出炉前,早有媒体巨头预先相中了候选人。

  今年年初,希拉里在南卡罗来纳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私人募款集会。席间,“黑人也是人”活动家阿什利·威廉姆斯(Ashley Williams)痛陈希拉里“虚伪”,因为她支持“严刑峻法”,导致大量黑人入狱。当时,阿什利高举“到底哪一个是希拉里:是支持‘黑人也是人’,还是支持‘绑起黑人才重要’?”的宣传板。阿什利所指的是,希拉里1994年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得让他们(指黑人)乖乖听话!”

跟希拉里眉来眼去的,可不止谷歌这一家

“到底哪一个是希拉里?”宣传板

  第二天早上,社交媒体推特就开始疯传由阿什利最先发起的#到底哪一个是希拉里#话题。截止当天下午1:30,共有10万条推特贴文参与了该话题。考虑到一场关键的初选大战就将开幕,希拉里自然不允许事态任其发展下去。据美国Daily Kos网站报道,推特关闭了阿什利的账号;#到底哪一个是希拉里#也从众多推特用户的最热榜单中消失了。

  事后,推特解释称,整个事件纯属误会。究竟是不是误会,只有当事人心理明白。可以肯定的是,几天后,推特新任执行董事长奥米德·科尔德斯塔尼(Omid Kordestani)现身希拉里集会现场。在科尔德斯塔尼加盟推特前,他曾担任谷歌首席商务官。

  肥水不流外人田

  希拉里能够与媒体工业攀上如此交情,还是拜她的丈夫比尔·克林顿所赐,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

  整整20年前,时任总统克林顿签署了由媒体游说团体主导的《1996年电信法》。该法案的消极影响无论怎么评估也不为过:削弱联邦通信委员会有关交叉持股的限制,允许商业巨头大肆收购美国境内媒体公司,增强信息传播的垄断势头。

  在一个历经激烈动荡的时代,媒体工业为了实现所谓“强强联合”和最大限度私有化互联网,通过庞大的游说集团以及大笔的政治捐款,试图掐住华盛顿的命脉。

  根据OpenSecrets.org数据,电视/电影/音乐和印刷/出版两大行业分别位列希拉里捐款排行榜第四名和第六名,捐款额度依次为11846828与9232572美元,而且希拉里从媒体募得的钱财远超其他候选人。

  希拉里去年甫一宣布参选,美国网站Politico就公开了近年来克林顿基金会收受的政治献金捐献者名单。囊括者可谓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维亚康姆集团(美国第三大传媒公司)、汤森路透、詹姆斯·默多克(21世纪福克斯 首席运营官)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时代华纳、莫特·扎克曼(Mort Zuckerman,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以及纽约每日新闻拥有者)、康卡斯特公司(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传输和宽带通信公司)、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纽约时报》最大股东)、谷歌、迪士尼公司、推特、特纳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母公司)、赫芬顿邮报传媒集团、华盛顿邮报公司等等。

  诚然,克林顿基金会不是一家竞选组织,也做过一些慈善工作。但恰恰由于它是通过合法途径收集捐款,才更令人担忧。围绕克林顿基金会的丑闻多不胜数,最关键的是从各处云集起来的钱用在哪里,特别当与希拉里竞选团队的捐赠者出现高度重合的迹象时。

  美国自由民主这座灯塔到底亮不亮?就让大洋彼岸的人切身感受吧,另一头的我们,只能远远看着它锈蚀到何种程度了。希拉里与媒体“眉来眼去”已不是天大的秘密,待一件一件具体的案例逐步公开而已。她竞选造势阶段的一言一行早被媒体记录在案,等到希拉里拿到大位后不兑现相关承诺,就别怪媒体找出旧账,翻脸不认人哦。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所有《泰国中华网》、《中华日报》新媒体原创稿件,需完整署名,否则追究到底。(联系转载,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号:thaizhonghua )***